幼兒的發(fā)展是在與周圍環(huán)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,良好的教育環(huán)境對幼兒的身心發(fā)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?!碍h(huán)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,應通過環(huán)境的創(chuàng)設和利用,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(fā)展”,根據綱要的這一精神,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,我們積極地挖掘各種教育資源,力求創(chuàng)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(huán)境,發(fā)揮教育價值的最大化。我們班本化課程的主題是“健康教育、快樂成長”,在我們這個孩子的樂園里,孩子身心的健康發(fā)展是最重要的,為此,我們努力創(chuàng)設健康、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(huán)境,吸引孩子的主動參與,讓孩子在寬松、和諧、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(fā)展的經驗。
一、在豐富的物質環(huán)境中,實現幼兒和材料的互動。
我們打破“環(huán)境布置”的舊觀念,在物質環(huán)境的創(chuàng)設上注重了幼兒和材料之間的互動。例如:“娃娃家”里的道具大部分都是孩子們參與制作完成的,“綠色超市”里的綠色食品也是幼兒在生活中搜集而來的,瞧,“食品店”里的小師傅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著,制作的小點心真是色香味俱全。幼兒動手、動腦積極地參與環(huán)創(chuàng)的過程,不僅發(fā)展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,更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才是環(huán)境的小主人,有利于培養(yǎng)幼兒愛集體、愛周圍環(huán)境的積極情感。另外,結合我們的教育目標,設計制作了“主題墻”,其內容隨著主題目標和實際需要隨時進行調整、更換,不僅有利于激發(fā)幼兒的學習興趣,更能為實際的教育教學提供輔助和便利。
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(fā)現,各個區(qū)域孤立的作用,不能充分地發(fā)揮它的教育價值,于是我們將整合的思想運用到環(huán)境的創(chuàng)設和利用上,注重環(huán)境中各個區(qū)域的有機聯系。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義,例如:建議建構區(qū)的幼兒為表演區(qū)的幼兒搭建舞臺,請建構區(qū)的幼兒到語言區(qū)來介紹作品等等,不僅擴展了他們的游戲思路及內容,更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,遇事能替他人考慮,主動幫助別人,有助于他們的“去自我中心”化。
二、圍繞教育目標,設定特色時間和特色課程。
孩子年齡雖小,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內心世界,同樣需要擁有獨立的空間,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園的具體課程安排,結合本班實際,每天都為孩子留出一些特殊時間。例如,設置一段悄悄話時間,幫助幼兒學習用氣發(fā)生的方法,減緩幼兒嗓子的疲勞,因為嗓子是孩子們交流時主要的身體器官,不合理用嗓會對稚嫩的聲帶造成危害??鞓返男那?,健康的心態(tài),需要時間調節(jié),我們?yōu)橛變涸O定了笑瞇瞇時間,給自己的小伙伴講一件有趣的事情,分享一下伙伴的喜悅,快樂的心情從這里開始,我們根據幼兒的情緒適當的安排笑瞇瞇時間的頻率、密度,幫助幼兒形成健康、樂觀的心態(tài)。
結合班本化課程,兩周一次組織心情吧的專題討論活動。教師或幼兒當選吧主,討論近期大家關心的事情,將不愉快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,大家一同幫助解決,在活動中,我們還學到了小伙伴尋求樂趣的有效方式。總之,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用一個健康的心態(tài)看待周圍的事情,凡事能想出多個解決的方法,不鉆牛角尖,為幼兒的健康引好路。
三、家、園、社區(qū)共努力,實施“一致”教育。
現代教育的特點是開放教育和大教育之中和,幼兒的成長、長輩的教育態(tài)度和教養(yǎng)方式、鄰里和社區(qū)居民的言行舉止、精神風貌等都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(fā)展,但我們也逐漸認識到,在充分發(fā)揮家庭資源、社會資源的同時,運用整合的思想,將家庭、幼兒園、社會三者有機聯系在一起,為幼兒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所以,我們在實踐中注重發(fā)揮“1+1+1〉3”的合力作用,摸索出了一條“請進來,走出去”的教育工作方法?!罢堖M來”即將家庭、社區(qū)資源引入幼兒園、引入班級活動,“走出去”即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、走向社會。
1.家長進課堂。孩子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(yè),有軍人、醫(yī)生、老師等等,請他們到課堂上現身說法,不僅有助于擴展幼兒的視野,獲得與更多的社會人接觸的機會,還有助于增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了解,為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。
例如:我班昊昊的媽媽是一名口腔醫(yī)生,為了幫助幼兒養(yǎng)成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,結合教育主題《健康的孩子》,我們邀請昊昊的媽媽來幼兒園做一回老師。活動前,我們共同制定教育目標,她主動地向我咨詢:如何組織活動?用什么樣的語言組織活動更為有效?那股認真的勁頭著實感動了我。雖然當她真的站在小朋友面前時,心情還是很緊張說話也有些生硬,但是她的特殊身份——既是媽媽又是老師,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,他們不僅知道了牙齒的特點、結構、怎樣保護,還主動讓 “老師”幫自己檢查牙齒,促進了孩子護牙意識及行為的形成。
2.豐富多彩的親子社會實踐活動。如何既能讓幼兒“走出去”,又能保障幼兒的安全?在實踐中我們得出,利用周末時間組織親子社會實踐活動,請家長帶領孩子自愿參加,不僅保證了孩子的安全,還增進了幼兒之間、家庭之間、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,在活動后的自由活動中組織“家教沙龍”,和家長共同探討育兒經驗,使親子活動一舉多得,家長、幼兒、老師都受益。
例如:我們在泉城廣場銀座地下超市組織了“小鬼當家—我們的綠色之旅”親子社會實踐活動。老師們先給孩子們講解“綠色標志”,再教小朋友認識5元的人民幣,然后提醒孩子們購物的常識,在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辦?等等。家長們這次只是孩子們的助手,孩子們積極行動真正做了一回實踐的小主人。購物結束后,老師還帶領著大家參觀了泉城廣場。
在活動中,孩子們不僅僅認識了五元人民幣,學會了通過辨認綠色標志來選擇、購買綠色食品,還掌握了初步的理財觀念,真正獲得了一次自己拿錢,自己計劃用錢的嘗試,為今后獨立地參與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,是他們踏向社會的重要一步。另一方面,泉城廣場的地理與人文知識不僅擴展了孩子們的視野,增進了幼兒對家鄉(xiāng)濟南的熱愛,也為他們學會主動與人交往提供了機會和條件。
我們還組織了“遠足活動—尋找春天”“農家樂—豐收的果園”等活動。在活動中,不僅幼兒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,家長之間也進行了有意義的交流,老師與家長之間也充分利用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,為各方都能協調一致地促進幼兒發(fā)展提供了條件。